廣東省國土資源廳有關負責人強調,確保今年第四季度和明年第一季度不再出現“地王”。
盡管新一屆政府并未就樓市調控有過明確表態,但房價的快速上漲無疑給了地方政府巨大壓力。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9月全國70個大中城市有69個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同比上漲,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個一線城市同比漲幅更均超過20%;二手房方面,價格同比下降也僅2個,同比漲幅中最高達到17.8%。
距離年底僅有不到3個月,從目前的數據來看,部分城市可能很難完成年初應國務院要求出臺的年度房價控制目標。有跡象顯示,部分城市近期陸續收緊調控政策或采取了應對辦法,四季度各地可能迎來新的政策窗口期。在樓市調控長效機制尚未出臺的背景下,限購、限價、限貸等行政調控措施非但短期內不會推出,更有加碼的可能。
1 自住型商品住房價格比周邊低30%
昨日消息,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表示,今年年底北京市將供應2萬套左右的自住型商品住房。明年自住型商品住房的供應還將大規模增加,計劃推出5萬套左右。據介紹,這類住房價格將比周邊商品房低30%左右。
據了解,3月底北京出臺的“國五條”落地細則明確提出了要進一步降低自住型、改善型商品住房的價格,逐步將其納入限價房序列管理,引起了廣泛關注。北京市有關方面表示,此類住房主要是解決居民自住型、改善型等基本居住要求,因此要對此類住房的上市年限和收益將進行一定的限制。
而昨日北京住建委的消息顯然是對上述政策的落實。據了解,此類住房面向全市符合限購條件的家庭,其中保障房輪候家庭及本市無房家庭優先購買;價格比周邊商品住房低30%左右;套型以90平方米以下為主,購買此類住房后五年內不得上市,五年后上市收益的30%上繳財政。
在前三季度出讓住房用地同比增加1.3倍的基礎上,北京市重點將通過“限房價、競地價”的方式,加快自住型商品住房用地供應,著力滿足需求最旺盛的剛性自住需求、改善型需求和夾心層家庭。今年以來,已在朝陽、海淀等推出了3宗自住型商品住房地塊。北京市政府明確表示年內土地供應將以自住型住房項目為主,近期又在朝陽、通州、大興、亦莊、順義、昌平、平谷等區縣推出了多塊配建自住型商品住房項目用地,房價在1至2.2萬元之間,年底前將形成2萬套左右供應。明年,自住型商品住房的供應還將大規模增加,計劃推出5萬套左右,并且在土地供應計劃中單列,優先供地,確保供應。
2完成年度房價控制目標壓力大
國家統計局最新出臺的數據對不少城市來說無疑是個壞消息。與去年同月相比,70個大中城市中,價格下降的城市有溫州1個,上漲的城市有69個。值得注意的是,全國70個大中城市中,有15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同比上漲超過10%,24個城市漲幅在8%-10%之間。
特別在一線城市,根據各市上半年出臺的“國五條”落地細則,北京市明確今年全市新建商品住房價格與2012年相比,要總體上保持穩定;上海提出根據本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等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物價水平,2013年度要保持房價基本穩定;廣州要求新建商品住房價格漲幅要低于廣州市年度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幅;深圳則表示將根據深圳市年度經濟發展目標、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速度和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等情況,確保2013年新建商品住房價格漲幅低于本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實際增長速度。
而從9月數據來看,北上廣深同比漲幅通通超過20%,是該項統計自2005年開始發布以來首次出現的情況。這也意味著,四大一線城市要在今年僅剩不到3個月的時間內扭轉房價上漲趨勢,保持全年房價基本穩定,或漲幅低于本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實際增長速度(匡算約控制在10%左右),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業內人士分析,房價持續上漲一方面是公眾對房價上漲的預期不減,另一方面市場對持續十年多的樓市調控政策也產生了“耐藥性”,此外受土地供應及新開工面積限制,市場供求關系并未根本改變,部分熱點城市樓市庫存更降至歷史低點,要短期內抑制房價上漲勢頭并非易事。
3 國土部要求四季度防范高價地
值得注意的是,不僅部分城市四季度可能密集出臺微調政策,相關部委近期也開始采取行動。
1/3 1 2 3 下一頁 尾頁